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崔维成

简介: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 他是“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是9次以身试海的“载人深潜英雄”,带领中国深海科学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追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超越; 他是极具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在掌声和鲜花中转身,以“国家支持+民间资本”模式向地球海洋最深处发起挑战,一生以实业家张謇所言之“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为座右铭,知行合一,为国争光; 他还是勇攀高峰的杭州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信奉科学研究没有“最”、没有“更”,坚持科学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年近60岁仍奋战在深海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一线。从0到11000米,他将在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继续他永无止境的航程。

正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宏愿。随着“嫦娥号”和“蛟龙号”的相继问世,美好愿景早已成为生动现实。

深海探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有这样一名科学家,以20年如一日的初心坚守在科研一线,他是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

他是“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是9次以身试海的“载人深潜英雄”,带领中国深海科学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追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超越;

他是极具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在掌声和鲜花中转身,以“国家支持+民间资本”模式向地球海洋最深处发起挑战,一生以实业家张謇所言之“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为座右铭,知行合一,为国争光;

他还是勇攀高峰的杭州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信奉科学研究没有“最”、没有“更”,坚持科学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年近60岁仍奋战在深海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一线。从0到11000米,他将在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继续他永无止境的航程。


从0到7000米

艰难的拓荒之旅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载人深潜世界纪录。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一群人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这其中,就包括崔维成。

2002年,我国“863计划”中的“蛟龙号”项目正式启动,时任上海交大船舶和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崔维成接到上级电话,调任702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所长负责该项目。

一个电话,就此改变崔维成的一生。此前,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固体力学、复合材料,博士后研究的则是航空材料。从航天到深海,跨度之大,他却坚定地接下使命。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能为国家干几件大事是我的荣耀。”带着笃定的承诺,崔维成开始了艰难的拓荒之旅,他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中国成为海洋强国。

但,拓荒有多难?这几乎是全方位的空白。崔维成回忆道:“当时国内载人深潜技术薄弱,整个‘蛟龙号’初始研发团队只有不到20人,大多数还是刚毕业的本科生。”

没有技术,崔维成就从有限的资料中从头学起;没有人才,就自己培养,边干边教;没有经验,就到处找专家讨教……

经过6年的艰苦研发,2009年8月,崭新的“蛟龙号”终于迎来首次1000米深潜试验。正是以此为起点,3年间,“蛟龙号”不断刷新下潜纪录——1000米、3000米、5000米。最终,于2012年6月创造了7062米的下潜纪录。

7062米,刷新了当时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这10年,我们克服了多少磨难、多少困难啊!技术、人才、资金、时间等等问题,最后都只能咬牙挺住,带领团队一点一点完成。”崔维成如是感慨。


从7000米到11000米

抢占国际深海技术制高点

11000米,即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深度,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海洋最深处,被称为“挑战者深渊”。

“‘蛟龙号’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研、资源勘探的能力,但那0.2%的深渊带却是未来海洋大国竞逐的核心区。”崔维成说。正因如此,各国都在抢抓机遇抢占这一技术制高点。

崔维成决心向这个深度挑战,抓紧研发万米深渊器。

满怀着时不我待的雄心,2012年6月,就在“蛟龙号”创造7062米深潜新纪录的第二天,崔维成又开启了新的航程——他递交辞呈,在掌声中离开了“蛟龙号”团队,和主导创办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希望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科学家+企业家”“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的新模式,激活人才和资本的一池春水。

有了公司框架、关键技术、方案设计,但这项极为烧钱的科研项目还是碰到了最大的“拦路虎”——缺钱。为了找投资,崔维成四处化缘,与企业合作;为了留住人才,他不惜拿出给儿子买房的200万元存款,给团队成员提高待遇。直到现在,他每年还会从收入中拿出40万补贴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崔维成团队的刻苦攻坚下,2015年初,万米级深渊载人潜水器“彩虹鱼”号组装完毕;2016年3月2日,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建造的科考母船“张謇号”启用;2016年12月27日,崔维成设计的“彩虹鱼”号深渊无人探测器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万米之后再攀登

为海洋技术领域培养顶尖人才

从2002年到2016年,从0到11000米,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崔维成“科学家”的身份和底色始终不变。

2018年,崔维成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在杭州,这位年近60岁,不知疲倦、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理想。

加入西湖大学后,崔维成放心地将前沿深海技术研发交给年轻团队执行,为他们提供方向指引和技术指导。

“探索深海并没有最终目标,我希望通过几个项目的实践告诉青年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没有想象的困难。同时在我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希望能在这个关注世界前沿科技的平台上,再为海洋技术领域培养出一些掌握前沿科技的人。”崔维成说。

科研之路,漫漫征途。但正如崔维成给出的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独到定义——科学没有“最”,只有“更”。勇攀高峰,挑战极限,这是每一个科学家肩负一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