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望星空到天地九重——拱墅区科学家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走进风帆中学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5月14日,省科协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暨拱墅区“科普助力双减,点亮科学梦想”科学家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走进杭州市风帆中学。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平台百人计划研究员孙书剑老师为学子们带来题为“从仰望星空到天地九重”的主题科普讲座。
古有万户飞天,嫦娥奔月,今有月球探测、卫星火箭,遨游太空是从古至今人们的愿望,如今我们也在一步步实现这个伟大的人类共同理想,这当然离不开微纳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轨道与编队控制技术的研究。同学们跟随孙老师的讲座,一起探寻航天航空的奥秘。
仰望星空,奠基探索——古代中国和西方对太空的研究
航天是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孙老师介绍了古代中国的仰望星空的梦,从嫦娥奔月到后羿射日,再到万户飞天,拓展到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即托勒密地心说模型与哥白尼日心说模型。
并驱争先,进军太空——推动太空探索进程和进入太空时代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从竞赛到探索,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间有艰辛曲折,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孙老师介绍了人类航天事业的三大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罗伯特·戈达德和赫尔曼·奥伯特,同时介绍了影响世界航天格局的两名巨匠,沃纳·冯·布劳恩和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纪念伟人对航天事业的伟大贡献。
囊萤映雪,华夏圆梦——中国航天探索历程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代表,孙老师介绍了中国的航天之路是从零起步,最终唱响东方,详细解释了中国自力更生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随后具体介绍了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尤其是北斗导航系列,已经实现全球覆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航天科技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列表对比国内外主要液体运载火箭的性能及运载效率,孙老师分析了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的长处和不足,并介绍了近年全球、美国、中国太空发射情况,发现我们面临着一方面传统模式和技术下局部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超越,另一方面新兴模式和新技术下许多差距在不断扩大甚至加速扩大。最后孙老师介绍了未来太空活动的主要竞争点,并展示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之路“突出实用性战略需求,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坚持全面性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实现技术突破,树立高质量人才基石,不断完善教育培养体系”。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孙老师引入入胜的讲授,让同学们感悟良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早在古代,先民们就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聆听了孙书剑老师生动有趣的讲座,从中受益良多。孙老师由先哲们对星空的探索说起,讲解了现代人们进入太空到登上月球的不懈努力,最后谈到了我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他提到,在航天事业上我国与世界一流水平在某些方面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任重而道远。同时,孙老师也对我们这一代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航天强国事业而奋斗!
——708 宋佳宁
星空浩淼,梦起九州
神舟出征传递实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也不会主动面向我们变得越来越广阔,必须有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迈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国航天人踩下的坚实脚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亦呼唤我们靠实干拼搏,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焕发开拓创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从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全世界的人民就对宇宙有着无限的向往。如今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古人对太空的疑问。
从古至今,不论是阿兹克特的周期太阳历,还是明代的神火飞鸦,不论是开普勒三大定律,还是牛顿定律,都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天空的向往,对星辰大海的无限期盼。
2020.7.2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天问一号”内的火星车祝融于2021.5.15成功着录火星乌托邦平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行驶超过一千米,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
火星车祝融在火星的成功着陆,填补了中国没有火星探测车的空白,这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中国第一次向火星发射探测车,仅一次便直接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从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再到如今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和火星车祝融,这都是中国航天人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精神的赓续绵延。
祖国之美,祖国之好,不仅因山河壮丽而美,也不仅因人之友善而好,还有中国人的精神。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神舟出征激荡迈向星辰大海的更强劲的力量,而我们的任何事业、任何梦想,也同样期待着我们以理想信念之力、实干拼搏之力、开拓创新之力,不断开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
王亚平曾说过“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不仅仅是她是航天人的“追梦”的精神信念,也是对自己对于未来年轻人的期望,航天英雄取得的成就,都来自于航天员那一份“不屈”、“勇敢”、“坚持”、“热爱”、“追梦”的信念。
百年风华正茂,你我皆星辰,愿扬帆天宫星海,彼岸是航天穷宇。
——805 李杰
梦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人类早在很久以前就许下了一个梦——航天梦。
今天有幸能听孙老师的有关航空航天的讲座,使我饱受震撼,获得启发。
从仰望星空到天地九重。在明代,万户飞天的传说家喻户晓,他仿佛成了一个敢于探索的典范,他的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甚至世界航空航天的发展。牛顿、开普勒、伽利略等科学家,一步步深入地探索宇宙,使得神秘的宇宙渐渐揭开面纱。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待在摇篮里”。终于在1961年,加加林进入太空,成为太空第一人。1963年,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再到1965年,人类首次登月。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热情与好奇。而对于中国来说,1970年4月24日是个重大的日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迈出的第一步。
从竞赛到探索,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对于美国,苏联等航天大国,中国还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努力跻身于航天强国航天大国的队列中。我们仍在探索,仍在前进。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航天事业,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希望未来能看到中国站在世界高峰之上,仰望星辰大海!
——806 万家磊
(拱墅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