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人工智能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郑纬民院士在余杭分享产业突围之路

日期:2025-03-07 11:55:16 查看:870

3月2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领衔的“之江院士讲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人工智能专题活动在余杭举办,活动以《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究与思考》为主题,掀起了一场关于大模型技术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深度对话。

在这场汇聚政府机构、科学家、企业家的活动中,一个共识逐渐清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中国正在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应用创新的引领者。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科协、浙江省委党校主办,浙江省科技服务中心、之江实验室、杭州市科协、余杭区委组织部、余杭区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余杭区科协承办,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中泰街道办事处协办。

人工智能革命:未来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大模型不断进化,如今人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已经是位“通才”:能看、能听、能思考。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郑纬民院士详解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攻坚与产业突围路径。

“大模型的特点已经从单模态转变成多模态。”郑纬民院士进一步解释,过去的人工智能只能处理文字,而现在已能整合图像、视频等多维数据,“这一变化在医疗、金融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场技术革命也为从业者带来了充分的机遇和挑战。数据的处理正深刻影响着大模型发展,郑纬民院士深度剖析了眼下几道大模型训练难关。比如,太多“无法安放”的数据下,再强的算力也难免“卡壳”。

他将大模型生命周期拆解为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微调和模型推理五个环节。“当我们对机器‘本事’的需求越高,传输的数据就越多,存储要求也越高。”他以我国团队研发的系统连续四年在IO500榜单上夺冠为例,这个榜单是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发布的国际超算存储500强排行榜,具有权威性,“核心突破是找位置快,解决了百亿级文件的存储与调用”。

因此,国产化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郑纬民院士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通过优化软件和硬件,不断努力优化生态,建立强大的数据和算法基础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确保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保持竞争力。

人工智能热潮为相关产业带来哪些启迪?

“政府的支持政策、企业积极的参与,以及企业对数据的善于应用”,是郑纬民院士认为的我国在大模型研发之路上的优势。

院士主旨报告后,由郑纬民院士领衔,之江实验室副主任何水兵、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系主任杨洋、钉钉副总裁林锋参与对话交流,就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进行了深入探索。

“大模型具有很强的语言逻辑和信息汇聚能力,能够有效推动智能体发展。”杨洋分享道,智能体作为能够自我决策并付诸行动的实体,当人们给它提供合适的指令时,大模型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巨大的算力支持。何水兵介绍,之江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部署了万卡集群。所谓万卡集群,即由一万张以上的加速卡构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如同一台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为模型迭代升级提供“加速度”。

郑纬民院士以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为例展开分析,他认为,开源策略、低成本与精准场景适配,是其迅速跻身全球人工智能赛道的关键。

“当千行百业都在接入DeepSeek这类基础大模型的时候,企业更需要静下心来,从自己真正的需求与痛点出发,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领域大模型。”郑纬民院士举例说道,传统沙发可能面临设计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但若利用基础大模型训练一个专攻家具设计的模型,企业只需微调即可获得方案,“这才是AI赋能产业的本质”。

这一观点与钉钉副总裁林锋分享的“AI余杭”实践不谋而合,正如余杭区一直以“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期余杭区与钉钉联合打造的政务AI“超级智能体”,不仅能自动生成报告、制作PPT,未来还可能承担更复杂的决策辅助任务。“AI公务员”的诞生,正折射出余杭区对技术落地的务实态度。

“我们会比国外做得更好!”

“之江院士讲坛”后,一场主题为“智驱未来:AI大模型的价值突围”的“科学咖啡馆”活动随之举办。活动由浙江省科协主办,之江实验室、杭州市科协、余杭区科协、科创之江百人会、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余杭区政协科协界别活动组、杭州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承办。

本次活动以“咖啡”为媒介,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科企专家围桌而坐,郑纬民院士领衔,西湖大学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于开丞,阿里云数据中心首席网络架构师席永青,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翱宇,视光半导体和特洛伊光电创始人黄锦熙,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信威等开展相关交流分享,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落地的可行路径。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把握新时代向前发展的关键,在推动工业经济、科技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郑纬民院士在采访中表达出对我国产业应用发展的满满信心,“我们的追赶速度非常快,而且在大模型与行业应用结合上,我们会比国外做得更好!”(余杭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