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获大“丰收”, 6人当选为院士

日期:2015-12-08 10:59:58 查看:2803

中国工程院12月7日公示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其中,浙江新增2名工程院院士,分别是浙江大学陈纯教授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教授。

中国科学院同日公布了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新当选的4名院士为浙江大学教授罗民兴、杨树锋、陈云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研究员。

    浙江大学陈纯教授(资料图)

陈纯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55年12月出生于浙江象山。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

陈纯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先后担任了《计算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编译原理》课程的主讲,其中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近四年连续获得优秀,共培养了5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60多位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他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视觉、CAD/CAM、CSCW、人工智能、移动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在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6篇;获第26届AAAI最佳论文奖(2012年),担任海量数据处理领域顶级国际会议VLDB大会主席(2014年);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51项。曾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在开展学科前沿的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对国家建设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进行科研攻关,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融合。作为第一研制者先后主持研制完成的“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地毯混色数码喷印系统”和“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等四个工程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部委攻关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科研成果鉴定的项目12项,其中2项国际领先、4项国际先进、2项国内首创、4项国内领先。其中,开创研制的纺织智能CAD/CAM系统已在国内轻纺行业3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纯教授三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与中国轻纺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紧密结合,尤其在大型智能轻纺装备的原始创新上屡获突破,不断开创出“第一”。作为第一或者第二获奖者,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教授(资料图)

李家彪

196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

1979年考取原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1983年本科毕业分配至原地矿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从事专业研究。1987年就读同济大学海洋系研究生,1989年硕士毕业分配至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93年赴法国巴黎矿业大学、法国数学研究所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进行学习和科技交流。2001年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学位。

现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专业委员会(ISO 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主席,国际大陆边缘科学组织(InterMAGIN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科学评估工作组(SEP)专家。

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研究,在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贡献,开拓了海洋维权应用新领域。是中国边缘海两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大陆架划界和中国大洋中脊调查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

曾获科技部、中国大洋协会“突出贡献奖”、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家海洋局二等功、三等功。

    杨树锋(资料图)

杨树锋

1947年5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地质学博士,杨树锋结合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高温高压实验地质学,提出了“对花岗岩带的形成机理和板块运动成因关系”的新理论,这一理论获得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罗民兴(资料图)

罗民兴

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近期研究领域包括量子场论的一般性质和应用;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和新物理的探索;超对称理论和统一场论;引力和超弦理论的唯象分析。

迄今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

    陈云敏(资料图)

陈云敏

1962年2月出生,浙江温岭人,现为浙江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从事软弱土静动力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在软粘土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及地基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程特性及填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基金项目8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7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8篇。

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1项。

    陈大可(资料图)

陈大可

陈大可院士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气候研究领域都有深厚造诣和重要建树,他以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海洋混合这两个显著影响学科发展并极具应用价值的焦点问题为主线,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推动了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他也是海洋-台风两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来源:浙江省科协大众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