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萧山推出“科学小记者”培养模式 点亮青少年科学素养之光

日期:2024-08-01 16:45:12 查看:1938

4月起,萧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发起“向‘新’而行 筑梦未来·科学小记者探秘‘新质生产力’”活动,科学小记者们陆续走访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萧山“北斗七星”创新联盟单位,以及湘湖实验室、浙江文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视谷”创新中心等萧山新质生产力科普馆,共赴一场科学盛宴,感受创新带来的震撼与喜悦。

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的8K超高清电视、无人“智能塔机”,湘湖实验室里9种颜色的油菜花和不需要阳光和土壤的植物智工厂,“中国视谷”创新中心的光学透雾技术、元宇宙里的数字人……琳琅满目的科创成果令小记者们应接不暇。他们还有幸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萧山区青科协副会长方赟、湘湖实验室党政工作部部长黄建、文镁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徐骏等“大咖”面对面交流。

这场新质生产力科普馆的探访活动是“科学色拉酱”项目的重大主题活动之一。“科学色拉酱”注册成立于2015年,是萧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共同创办的公益科普品牌项目,连续运营9年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品牌不仅是一个科普项目的名称,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的象征,寓意着科学知识如同美味的色拉酱,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增添无限可能。

面对新时代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更高要求,萧山区科协和萧报小记者团深刻认识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于是,“科学小记者”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专业培训与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杭州市首个“科学小记者”实践基地落户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依托“科学色拉酱”梦想导师团的引领,结合春夏秋科学素养特训营的深化实践,以及丰富多彩的“五进”(进校园、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进大自然)活动和重大主题活动的舞台,“科学小记者”的培养被赋予了全新的活力与深度。

首批“科学色拉酱”梦想导师团队伍成立于2016年3月,由学校的自然科学名教师、科研领域专家等组成,他们专门面向青少年儿童做科普。而“科学色拉酱”特训营正是联合梦想导师为孩子们定制“科普套餐”,这些套餐分龄分层,同一主题会设计丰富多彩的8次活动,活动的名字也很有趣,比如《魔法玩水》《毛超的静电宝宝》《火柴棍起重机》《空气隐藏的小技能》《自制固体酒精》等等,吸引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科学的无限可能。

多年来,“科学色拉酱”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人欣喜。2016年11月,11名“科学色拉酱”的小酱友在全国科普小论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有6个获得一等奖。2017年4月,在青少年科技论坛挑战中,“科学色拉酱”的3名小酱友在众多科学尖子中突出重围,赢得了诺贝尔奖得主阿达·尤纳斯教授的高度赞扬,用实力战胜中学生代表队,斩获第一名。2021年12月,承办的杭州市首届生态文明小主播评选大赛获中国科协办公厅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仅去年,“科学色拉酱”就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200余场,参与青少年6000余人次。春秋季特训营自开设以来,已成功举办了90余个批次的学习小组,开设了近800次课程,有超过2万名学生参与了体验,广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好评。

接下来,萧山区科协与萧报小记者团将继续深化“科学小记者”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科普方式,扩大科普覆盖面,努力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构建创新型社会贡献力量。(萧山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