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专业解读新质动力如何重塑生医领域,打造全球顶尖人才磁极 ——杭州科学大讲堂走进市民中心

日期:2024-08-08 11:19:17 查看:2986

实现健康生活、摆脱疾病束缚,是全球人类的共同向往,亦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当前知识、理论、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生物医学领域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正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那么,生物医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应如何持续创新,迈向“新”的征程?又该如何打造和汇聚国际高水平人才,共同推动这一进程?

8月7日下午,由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卫健委联合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杭州市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11讲走进杭州市民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西湖大学董事王小凡作“新质动力·生医奇境: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的专题讲座,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生物医学前沿研究的意义和该领域新质生产力核心动力的解决之道。

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出席活动,并为王院士颁发了大讲堂铭谢牌。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菊红,以及来自市属和区县各医院科教科及重点学科骨干,生物医学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事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支持高水平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为原始创新赋动能

生物医学作为生物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将生物学探索生命奥秘的广博视角与医学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实用智慧巧妙融合。通过深入剖析生命的本质规律,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生物医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未来,在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医疗健康体系建设中,已然成为了不可或缺且举足轻重的力量。

王院士在简要阐述生物医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生物医学前沿研究不仅解决包括传染性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和人类面临的衰老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且还高度契合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要求,提倡应继续坚定支持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实现0到1的原始创新和突破。

深耕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生医发展注源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产业进步的新要求,生物医学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领域,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国内的创新现状,王院士从创新基础、创新关键点、创新机制体制、创新转化体系等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提出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我们不仅需要适宜中国实际情况、发挥中国体制优势的战略设计,还需要更多了解国际前沿态势、熟悉中国发展情况的高水平人才参与主导。那么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聚集该如何实施落地?

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和聚集体系,为健康事业增活力

在如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集聚方面,王院士结合国外研究机构的管理机制、人才评价体系,从建立和完善独立的科学教育体系、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和流动机制、探索新的国际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生物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对于“成为研究型医生好还是临床型医生好?”,王院士的见解深刻且全面,他强调在卓越医师培养中,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双重重要性,以及医疗系统人事评价体系改革对于解放医生、促进医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活动接近尾声,王院士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爱心,还要保持好奇心,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积极探索未知、努力创造奇迹,共同书写人类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关于“杭州科学大讲堂”

杭州科学大讲堂是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的科普品牌活动。从2007年开创至今,每月一讲,先后邀请近40位两院院士和160余位中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吸引线上线下受众近百万人次。

大讲堂不仅注重学术性和专业性,还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努力将“院士圈”“专家学者圈”与“市民圈”有效融合,形成大众科学传播的新生态。未来,杭州市科协也将继续发挥好人才荟萃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杭州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