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文化润心 科技助农 健康为民——2024年杭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态化服务活动纪实

日期:2024-11-15 15:57:20 查看:938

11月8日至9日,2024年杭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态化服务活动走进富阳区渌渚镇、胥口镇、洞桥镇、新登镇,将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和科技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谢谢医生教我孙女按摩穴位,按摩完舒服多了!以后在家我孙女也可以给我这样按摩!”前不久,在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专家、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中医师宋文蔚的帮助下,富阳区洞桥镇袁家村82岁的居民罗阿姨在孙女的搀扶下,满怀感激地从义诊现场缓缓走出。本场一同服务的还有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专家、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中医师祝水恋。两位医师耐心的为乡镇居民解决目前的问题及传授日常保健内容。

袁家村义诊现场

“漆”彩芳华,至“扇”至美。漆扇桌前数十个村民纷纷聚集,翘首以盼;桌后,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应村民要求制作漆扇。随着一声声“哇”的惊叹,一把把色彩绚丽、美丽别致的纸扇破水而出,凝聚着乡村的审美和巧思。

“和乡村老人沟通还是得说方言。”负责本次富阳区服务的工作人员王芳婷,正好也是新登镇人,“我们精挑细选带来了以自在、喜乐、悟空以及富阳特色山水画为主题的扇面,受到大部分老人和孩子的喜爱。还尝试了各种制作方式和漆的类型,力求完美。”

在胥口镇,附近的小学专门组织了学生来参加活动。以本次活动作为其校研学内容,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体验不同的科技项目,特别是穿越机和特斯拉线圈、机器人下棋受到了追捧。

“三下乡”常态化服务活动富阳站


文化巡礼暖乡村 非遗传承润心灵

2024年,杭州市科协和市生态文化协会连续进行了30余场“三下乡”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文化、科技、卫生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经过项目组的精心打磨和策划,力求做到“符合百姓需求,有趣有料受欢迎”。今年暑假以来,活动先后走进临安、淳安、建德等6个区县31个涉农乡镇,并被众多新闻媒体报道。

村民展示自己的漆扇

漆扇制作体验是文化服务的重要模板,其参与性与实用性兼备;同时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受到不同年龄段村民的喜爱。此外,每到一地,文化服务结合当地特色定制活动内容。例如在余杭区百丈镇的“金话筒面对面”文化服务中,以诗人黄亚洲反映当地文化的诗歌《一个干干净净的鲜花盛开的小村庄》为载体,邀请浙江广电集团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王维琳老师现场进行基础发声技巧、语言表达艺术、朗诵作品分析等方面的指导。

“金话筒面对面”文化服务

“诗里有苕溪、花海公园、绿水青山、白云、稻田等乡村元素,让我感受到杭州乡村这些年的奋进历程,相信乡村生活会越来越好。”当地村民张先生激动地说。

在临安的文化服务摊位前,来自天目村、今年73岁的朱大爷拿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王玉田刚刚手写的“福”字等着墨迹晾干。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听说镇上有“三下乡”活动,一大早就赶了过来。“能拿到著名书法家手书福字特别开心。”朱大爷说。本次活动现场,还邀请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王建德、钟炳荣等书法家,组织了送福送春联活动。

书法家为村民写福字

将非遗送到基层,将艺术留在基层,更将文化种在基层。满载着文艺春风的文化服务,一次次走进百姓心坎里,鼓舞各地群众满怀信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点燃乡村科学梦 科普力量助振兴

文艺赋能进千村,科技惠民进万家。

“让科普资源进乡村,科普大篷车是一个好方式。”在建德“三下乡”现场,当地群众将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的科普大篷车围得水泄不通。科技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长见识、学知识。

科普大篷车在活动现场

距离科普大篷车展位百米处,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探索仪、智能互动机甲大师等科普展品整齐排列。群众围在展品旁边,根据说明“上手”操作。推动温度、湿度、气压的按钮,眼看模拟站内风区开始快速转动,最后带动周围开始下雨,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有些兴奋,“太有趣了,这就是雨的气象原理组成!”

科技互动体验

一边将科普进行到底,一边努力将温暖送到心坎里。

在临安、余杭的活动现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活动的主力军。这些机器人老少皆宜,可以与人互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儿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据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活动最多一次出动了二十余台机器人。

人工智能机器人表演

专家义诊在行动 健康服务零距离

健康科普守护乡村生活,卫生下乡服务温暖人心。

在临安举办的健康科普活动上,省科协主席、浙江大学老化病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姒健敏教授出席并在现场作了深入浅出的“抗老化与重点保健”专题科普讲座。乡村老年人口众多,活得健康快乐、富有质量和意义是他们共同的愿望,而引导乡村老年人及全体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便成了卫生下乡健康科普的关键。

“抗老化与重点保健”专题科普讲座

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不少生命健康领域的省、市、区专家到现场开展义诊。杭州牙科医院的流动巡诊车和AGEBOX专业测骨仪也在各地活动现场亮相,为村民提供免费口腔检查和科学测骨龄服务,普及生长发育知识。周边的村民、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参与十分踊跃。

“爷爷,您的血压控制得还可以,记得坚持吃药!”专家们耐心地为每一名村民测量血压、血糖,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村民,义诊团队成员会特别关注,确保他们了解如何控制病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有益于健康的改变。

医生为患有慢性病村民测量血压

中医义诊区,往往飘散着淡淡的艾草香。村民们围坐在身着白大褂的中医师周围。“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很适合您这种长期受寒腿痛困扰的情况。”医师一边手持点燃的艾条,熟练地缓缓移动,一边耐心地向老人解释。火龙罐、刮痧、小针刀、耳穴贴压等传统中医疗法也在现场“大显神通”,为村民们缓解病痛,带来健康福祉。

中医师为村民拔罐

“三下乡”活动受益的不仅是患者,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浙江省中医院的主管护师陈笑看来,“三下乡”活动也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帮助,而是一场“双向互动”,“我们不仅能了解群众的医疗需求,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还能收集到更多本土病例。”

传承文化润心田,创新科技启未来,守护健康暖民生。“三下乡”活动不只是以真情送温暖的临时性活动,更是将优质资源下沉一线的经常性工作。自今年“三下乡”常态化服务项目启动以来,服务内容从文化、科技、卫生领域不断提质延伸,将城市优质资源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惠及群众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将持续推进项目内容与农村农民需求有效对接,‘走镇串乡’推动‘三下乡’活动常下乡、常在乡,力争2024-2026年服务走进全部涉农乡镇街道。”杭州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说。(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