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协召开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实施与验收评审情况通报会
为加强科普委托项目管理,促进相互学习交流,激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开展科普活动,创新打造杭州科普工作品牌,努力构建“15分钟科普生态圈”,3月14日,杭州市科协组织召开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验收评审情况通报会暨2025年科普项目立项意见征求会。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鲁玉安出席。杭州市科协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和2025年首批科普委托项目承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各区县科协科普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通报了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实施与验收评审基本情况,展示了部分项目实施情况剪影。2024年,根据《杭州市科协科普项目管理办法》,杭州市科协集中立项了10余项科普委托项目。为推动项目实施,先后召开项目部署会、中期评估会、重点项目实施推进会等,了解进度、明确要求、交流心得、促进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杭州市科协领导,特别是杭州市科协主要领导还多次出席有关项目场次活动,给予科普项目实施有力指导;科普部负责人、项目联系人同项目承接单位负责人保持经常联系,持续跟踪项目进度,在“科普杭州”公众号、科协官网以及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平台上及时展示项目实施风采。同时,主动协调各区、县(市)科协和有关市直单位,创设条件共同推进项目实施,确保了各项目如期完成。
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终期评审工作由评审小组具体实施,采取科普部项目联系人材料初审、项目负责人现场汇报问答和评审专家审核报告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对各承接单位提交的验收报告书及佐证材料、成果等进行了查证核实和评价审核。无论是项目联系人初审、项目实施负责人现场汇报,还是专家评审问答、评审,全过程组织认真,审核细致。
据统计,2024年科普委托项目紧紧围绕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科普特色品牌创建、科普队伍建设等重大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题突出,形式多样,13个区、县(市)全覆盖。全年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时长4300余小时,直接受益近5万余人;生产优质科普视频、剧本50余个,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原创信息70余篇次;开展满意度调查近130余场次,收到有效反馈1400余份,满意90%以上,极大地丰富了杭州市科普服务供给,展示了杭州市科协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牵头单位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浓厚了杭州市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通过项目实施,也培育壮大了杭城科普骨干队伍和社会力量。
参考评审专家推荐意见,综合项目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活动组织实施力度、媒体宣传影响、验收报告编写质量等因素,杭州市科协认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承接的“科学家科技科普巡讲活动”、杭州皆晓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科学教育+’实践课程助力山区‘双减’活动”、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承接的“2024年杭州市科普职业技能竞赛”、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承接的“2024年杭州市科普剧创作表演比赛”、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承接的“杭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态化服务活动”等5个项目为2024年优秀科普项目。鲁玉安为2024年优秀项目颁发了证书。
会议邀请了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和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的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从科普活动筹划、科普活动实施两个方面作了经验分享。其他项目承接单位负责人交流了项目实施特色亮点工作。与会人员就2025年杭州市科协科普委托项目立项与实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鲁玉安充分肯定了各项目承接单位为推进项目高质量实施所做的踏实、务实工作,体现出了项目团队对杭州科普公益事业的深厚情怀,并对区、县(市)科协积极配合项目在本地开展表示感谢。分析当前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形势,他表示,科普的春天真的来了,主要体现在国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普法》新修订实施,专门增设“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同时明确提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等;随着科技“六小龙”出圈,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得到极大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公众的新知识危机感也增强了,对科普需求也相应增加。
就做好2025年科普项目,鲁玉安强调,一是坚持服务中心任务,确保科普项目立项的正确方向,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防止伪科学、虚假信息传播;二是严守“八项规定”精神,既要坚持需求导向,更要坚守亲清关系,“有事跟上、无事不扰”;三是倡导开放融合精神,推进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鼓励项目实施经验、资源、成果共享,多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加强科普团队培育,做强做优杭州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四是创新形式手段,研究采取公众更加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新技术和新知识。科普非常有意义,科普就在你我身边。(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