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一批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胡锦涛总书记为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颁奖。国家科技奖励是我国最高科技奖励。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金伟良教授主持(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重大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科研课题,对我国沿海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大气氯盐侵蚀环境条件下多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机理,建立混凝土构件抗力失效的演变规律和结构性能退化模型,确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指标和失效极限状态,构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理论和评估与寿命预测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混凝土构件耐久性退化全过程性能和极限状态,形成了基于可靠度的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设计理论体系;首次确定耐久性设计区划标准,编制了我国首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多重环境时间相似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解决了室内试验与实际工程耐久时间相关性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碳化深度预测和钢筋非均匀锈蚀模型,开发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寿命预测软件系统,构筑了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与修复应用综合技术。本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十余家科研、设计、施工单位的六十多个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得到应用,包括: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青岛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使用寿命(一般可延长50~80年左右),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的单位会员——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也作为本课题的完成单位,参加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卢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