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徐铭恩

简介: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省医学信息与生物三维打印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2016年被认定为杭州市青年科技英才、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

正文:

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展上,能够使材料快速成型的3D打印技术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于这项技术,徐铭恩已有11年的研究。但他的科研成果,并不是能够打印出形状各异的儿童零食,也不是废物再利用的3D打印建筑物,而是代表3D打印技术最前沿和最具潜力的生物、细胞材料3D打印。目前,他的3D打印组织已经运用于脂肪和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临床试验,不久的将来,肝脏也能通过3D打印被批量制造。
跨学科背景 成为生物3D打印科研优势
1976年,徐铭恩出生于杭州的一个医生家庭,“在医学领域做科研的兴趣是高中时形成的。”谈到自己的科研之路,徐铭恩认为最初的动力应该来源于一场变故——高中时一直陪伴他成长的外公因脑溢血导致器官衰竭离世。和父辈不同的是,他更希望通过研究医学技术创新来挽救更多生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这份动力,年轻的徐铭恩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从浙江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到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博士,再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后,徐铭恩系统学习过的学科涵盖了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仪器和机械等不同的领域。2004年,3D打印引起徐铭恩的强烈兴趣,“费用高、供不应求等问题一直是器官移植的弊病,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让未来批量制造人体器官成为可能。”徐铭恩判断,自己积累的多学科背景,正好成为跨入生物3D打印研究的优势。2005年他申请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做3D生物打印相关研究的博士后,师从国内3D打印技术的先驱颜永年教授。
在放弃的边缘重拾信心  3D生物打印研究进入世界前列
确定研究方向后不久,徐铭恩就碰到了第一个技术关卡,以至于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他的实验毫无进展,“打印一个具有活性的细胞不难,但是如何让打印成型的组织存活下来非常困难。”一直以来,徐铭恩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兼具耐心和想象力的科技工作者,但是在当时,他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想要打印结构稳定,材料就必须尽可能交联成牢固结构,交联就是让混合细胞的材料从流动态变成固态的分子过程。”徐铭恩接着说,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细胞在打印过程中,交联反应越剧烈,打印结构就越稳定,但过程越是剧烈,细胞受到的损害就越大。
“实验失败后如果还有力气,那就继续做下一套方案,心情郁闷了,出门走一走就好。”徐铭恩感叹说,或许是每个做科研的人都这样,失败太正常,如果能想出新的实验方案,便不会休止。
从上午9点开始实验,晚上8点结束,然后总结并规划第二天的实验,这是研究生活的常态。2006年4月“当时我发现用脂肪干细胞打印培养的一块组织不但存活,而且保留并分化出了完美的组织结构。”说起往昔的成果,徐铭恩的脸上仍露出孩童般欣喜的笑容,因为,在生物3D打印这一新兴领域,这一步实验的突破,意味着徐铭恩的研究工作逐步走到了世界前列,2012年国际顶级期刊Biomaterials给予了他的工作处于研究领域内顶尖水平的评价。
随后十年,在突破脂肪组织后,徐铭恩和团队又解决了涵盖生物3D打印装备、材料和细胞的系列关键技术,2015年实现了批量打印具备基本功能的肝脏、软骨等组织。如今,徐铭恩创立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专业为生物医学市场提供生物3D打印装备、生物材料、医药产品和服务,而他也成功入选了福布斯2015科技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