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乔洪翔

简介:

乔洪翔,2005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保送直博,在李连达院士门下学习了5年中药药理学;201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康恩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成为康恩贝第一位出站留任的博士后,从事药品研发工作。 2014年,乔洪翔担任云南康恩贝植物研究院浙江分院院长,开始从药品研究转向了银杏全产业链的研究,包括种植研究、活性成分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大健康产品的开发等。

正文:

又是一年银杏黄,也到了银杏观赏的最好时节。银杏除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外,在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等中高端产业有着很大价值。让“一棵树”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用,从银杏里发掘全产业链价值,乔洪翔和他的团队就致力于此。

  与康恩贝结缘  走上银杏研究之路

  2009年年初,还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乔洪翔,在完成学业研究内容后,参加了浙江大学第三期求是强鹰计划,而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便是当时的导师之一。据乔洪翔回忆,胡季强是唯一一位留下了全部面试学生的导师。“当时,我一下子就对胡总产生了钦佩之情。”

  同年7月,乔洪翔第一次去康恩贝。就这样,他与胡季强结下了师徒之谊,和康恩贝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正式进入康恩贝后,乔洪翔开始从事银杏研究,接下来的时间里,便一直在和银杏打交道,一打就是8年。乔洪翔也从银杏业的门外汉,到现在在业内小有名气,目前他已经是康恩贝天保宁首席研究员,今年11月也成为了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新一届理事。

  进入康恩贝后,乔洪翔迎来了他第一次转行。“虽然都是药学专业,但博士期间的药理学和博士后从事的药物分析和植物化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面对新领域,乔洪翔便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开展研究工作。

  据乔洪翔介绍,现在市面上的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是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国内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国外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但这两类成分的占比只有30%,还有70%的成分尚不清楚。“我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这70%的成分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一碗醋”定乾坤  只要不放弃终会成功

  2012年,乔洪翔遇到了他研究和事业的低潮期。“当时为了测准银杏叶中到底含有多少原花青素和小分子有机酸,花了我整整一年时间,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

  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测准这些成分的含量?乔洪翔说,每一片药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有一个规定,有效成分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是合格的药,才能够发挥药效。“只有准确测定出药片中有效成分实际的量,才能判断这到底是不是合格的药。”

  寻找对有机酸测准方法的那次试验,乔洪翔至今记忆犹新。“关于这种有机酸的文献报道很少,只是说它水溶性非常好。”可当乔洪翔按照文章报道做时,却发现它根本在水里溶不掉。“我用了各种各样的溶剂,都徒劳无功,怎么检测都没办法测准。”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直无法解决问题的乔洪翔非常着急,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差。“我咨询了很多专家和老师,想放弃,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年,最后是“一碗醋”帮他解决了问题。

  “那天我心血来潮,把酸的、碱的东西都试了个遍,结果它溶在了‘一碗醋’里。就是这碗醋彻底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也建立了准确测定的方法。”乔洪翔说,虽然这次实验费时很久,可让他深刻地明白了方法总比问题多的道理。“即使用了100个方法,失败了100次,只要不放弃,再多试1次,就会让你成功。”在乔洪翔看来,这就是研究的艰辛,也是研究人员的幸福所在、成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