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张明

简介: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获2014年度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度浙江省环保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2016年被认定为杭州十大青年科技英才。

正文:

2016年的仲夏,杭州再次进入“火炉”时间,高温让湖面、水库等地表水面上泛起蓝、绿藻。与此同时,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张明正在用他开发的快速监测方法检测钱塘江、贴沙河、千岛湖等地表水质中微囊藻毒素是否超标。


完成59项监测方法 填补杭州监测空白
“据研究表明,经常饮用微囊藻毒素超标的水,可能导致肝癌发病率的提高。”张明如是说,他和每个生活在杭州的市民一样,关心着身处的环境,“但受到检测技术、仪器设备的限制,8年前,杭州地表水中像微囊藻毒素等部分指标的污染程度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2008年底,环境监测中心站引进了两台仪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样的仪器,而且是全英文操作。”张明回忆说,当时,作为单位的新员工,28岁的他需要快速掌握这两台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要在半年时间里完成微囊藻毒素等部分有机物指标液相、液质监测方法的开发。
谈到当时的工作状态,张明总能想起一些让他记忆犹新的片段:白天,张明一边翻查英文字典“啃”着说明书,一边争分夺秒地检测着从辖区内各地送来的水样。晚上,回到家中的他还要翻阅国内外科学家关于水质检测方法的文献,为了能够确保该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当遇到技术性问题,他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所有资源去解决,比如在查阅国外文献这件事儿上,因为现有主流的外文数据库都是收费的,而且费用很高。“但像环境监测站这样的单位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花巨款去购买这些外文数据的使用权。”张明说,他只能跑到浙大,让师兄师弟帮忙下载,如果国内无法下载,也会想办法拜托国外的同学、朋友帮忙下载。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为张明所在的整个团队的开拓进取与努力钻研,从2009年起,张明陆续完成了微囊藻毒素等6大类59项有机物指标液相、液质监测方法的开发验证和推广应用,填补了杭州市环保系统这些项目监测能力的空白,部分方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  社会与生态效益更大
“环境保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而环境监测工作责任重大。”张明坚信,作为一名环保科技工作者,他的工作虽然不像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那般高大上,也不像企业研发那样能够带来直接的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但一样有意义。作为公益事业的环保工作,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眼前或者短期的社会、生态效益上。“比如说碰到像微囊藻毒素这样的应急监测样品,每个送检的工作人员临走前都会加上一句‘请一定要快点把检测结果给我们,水厂那边要根据结果来做下一步的处理工作’。”张明这样说道。
事实正是如此,张明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的《杭州市主要湖库、河流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杭州市主要地表水体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项目的研究成果在“2013年苕溪蓝藻水华污染”、“2014年贴沙河蓝藻水华污染”等水质污染应急监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水环境质量评估及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