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省农机学会服务站工作模式简介

日期:2016-01-20 15:51:08 查看:1394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组织动员科技社团服务区域创新,是科协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际举措。2013年6月以来,省科协指导省农机学会在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建立服务站,积极探索学会以人才智慧、知识信息等优势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建站背景

省领导在省科协调研时提出,要加强学会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发挥科技中介作用。要在学会中进行改革创新试点,以提高学会组织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在试点工作中,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逐步把小苗培养成大树,然后变成森林。省科协根据省领导指示精神,积极开展调研得知,我国“十三五”期间农机产业将进入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黄金发展期。省政府于2013年2月在永康建立了全国首个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永康企业在五金产品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在农业装备方面虽有一定基础,但要打造成集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先进制造、科学试验、示范应用于一体的全国现代农业智能装备高新园区,无论在在园区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还是在高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研发、重要产品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需求。而省农机学会,横向聚集了产、学、研、用、推等方面的农机高端人才;纵向与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机学会一直到市县农机学会密切联系,可实现六级学会联动。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学会的这种潜在优势可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使学会成为提供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正是看到这种“供”与“求”的关系,省科协党组书记李德忠提出了“发挥学会智力优势,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并确定以省农机学会作为试点学会牵手永康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建立了省科协第一个学会服务站。

二、主要做法

 根据永康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省科协借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东风,积极牵线搭桥,支持省农机学会在永康建立服务站。一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组建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省农机学会与永康市政府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由永康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和学会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创新难题。领导小组成立后,坚持调研先行,摸清家底,在省科协和金华市科协的支持下,组织院士专家200多人次,走访企业100多家,发放调查表330余份,搜集到技术需求和建议120余条。二是建立学科群、专家库,组织专企对接活动。由省农机学会牵头,会同省内燃机学会、省电机动力学会等11家省级学会建立学科群及“服务永康科技专家库”。针对征集到的52项企业创新需求和技术难题,先后组织106位院士专家与112家企业开展6次技术需求“无缝对接”活动,共洽谈合作项目221项,达成合作意向65项,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研发和产业化的有8项。三是制定发展规划,筹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协同创新三年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具有永康农机产业特色的产学研政用合作机制,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新体系,努力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协同创新示范企业。省农机学会在得到永康浙江四方集团、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装备骨干企业支持的基础上,联合全省30家企业,积极筹建浙江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是设立企业科技创新驿站,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实现高效服务,省农机学会等学科群组织动员“科技社团进园区、院士博士下企业”,中国工程院陈学康院士及其团队在园区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农业工程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等在永康浙江四方集团等3家企业设立科技创新驿站,从企业发展、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成果评定、产学研合作等全方位提供科技支撑。五是成立现代农业智能装备设计研究院,把握农机产业国际潮流和发展方向。为提高永康农业装备的核心竞争力,筹建成立浙江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设计研究院。拟聘请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孙大文院士、浙江大学何勇教授分别担任名誉院长和院长,9个国际技术研发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分别来自美、德、意、法、荷、英、日、韩等国家。研究院将依托全球农机专家团队及其实验室的资源,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现代农机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从而提升全省现代农业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接轨全球的能力。

三、初步体会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省农机学会在永康建立服务站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肯定。该项试点工作表明,学会在高新园区建立服务站是学会提升服务能力、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企业技术需求、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但要取得实效,供求双方有积极性、实现学企互动是前提,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各级科协联动以及有一个好的专家组与学科带头人是基础,激发活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关键,多方合力、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