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杭州市科协获中国科协“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地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日期:2018-07-13 15:44:40 查看:4845
据2018年7月6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工作总结检查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协办函普字〔2018〕144号)获悉,杭州市科协获中国科协“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地市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根据2017年《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17〕23号)的有关要求,杭州市科协迅速行动,积极开展“科普中国•百千万行动”。根据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的要求,加快促进我市科普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科普中国”落地应用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协同联手推动,促进“百千万行动”,实现“科普中国”应用落地在我市全覆盖,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创新,多层次精准提供科普服务,打通科普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助推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实现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1、明确任务,及早做好工作部署
为推动科普文化信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应用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市科协联合市文广新局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全市范围就组织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以科普信息化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因地制宜,建设完善杭州科普中国乡村e站和杭州科普中国社区e站,面向城乡基层开展科普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最大化实现科普文化信息惠民服务,促进市民科学素质提升。2017年上半年,根据中国科协“科普中国•进百城千校万村”活动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解,以社区、学校、农村为重点进行“科普中国”的落地推广和应用。任务目标为:2017年,省级及以上科普示范县100%实现“科普中国”落地;2018年,历年来获得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奖补单位、省级科普示范单位、杭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镇(街)、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等单位100%实现“科普中国”落地;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科普中国”落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9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科普中国”落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0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科普中国”落地覆盖率达到100%。上述任务目标从市科协对各区、县市科协考核的指标中进行落实。2017年10月31日,市科协召开区县市科协落实改革举措专题推进会。会上对科普中国落地事项进行再次强调,会议指出,“科普中国”落地应用是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要明确重要意义。要按照“两级建设、四级使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的方法手段。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健全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确保精准推送和落地应用,分类别、分阶段实现“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的目标任务。
2、以人为本,提升科普工作者信息素养
“科普中国”集成了大量优质的科普信息化资源,只有进行广泛深入的应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在推进此项工作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科普信息化之根本在于人的“信息化”,因为科普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式,而是科普从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服务理念方式、运作模式、评价维度标准等全方位的行动和改变,渗透融合在科普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此,杭州市科协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组织各区、县(市)科协分管科普负责人赴上海、南京、宁波等地参观学习科普信息化。在2017年6月下旬,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科协秘书长,各区、县(市)科协分管主席,科普科长,各媒体合作单位,科普口相关学会等进行对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专题培训,培训人员达250多人。对各区、县(市)科协召开基层科普工作现场会,共同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更为有效更为精准地开展科普活动。同时,对各区、县(市)科协“科普中国•进百城千校万村”重要意义、工作内容进行了重点部署。2017年11月,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普信息员培训班,对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认证与工作要求,科普e站建设与管理进行专门培训,全市共280多人参加。强调要加强对社区、村科普员的关于科普信息化的培训,提高人的信息化素养,要求科普员,当好“群主”。建立市与区县(市)科协,区县与镇街、镇街与社区、村等不同层级的科普员微信群、QQ群,并通过微信群、QQ群,群主身份加大对科普中国的传播,及时转发科普资讯。对科普中国注册和传播一月一通报,加大考核,促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
3、加强协同,整合资源扩大传播
杭州市科协通过加强与组织、宣传、教育、农业、文化等相关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加大科普中国的落地应用,整合面向基层科普文化资源和服务,促进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在市委组织部干部新线上增设科普中国资源;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在农村文化大礼堂中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与教育局一起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特设科普主题活动版块,其中要求中小学生要“观看一次科普中国的科学小实验”作为科普专题活动之一纳入科技节活动。与农办一起联合认定杭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推广科普中国优质资源的应用和传播;与市文广新局联合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局协同推进科普宣传站建设,加大科普中国宣传,达成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市科协寻求与具有互联网思维、强大传播渠道和平台、网络用户巨大、口碑俱佳等的机构或单位合作。与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合办“科学新七天”并开设“科普中国杭州之窗”栏目。与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合办“科普一分钟”栏目,用声音传播科普资讯。与都市快报合办“好奇实验室”栏目并入驻科普中国优质资源供应矩阵。与杭州日报全媒体中心合办“科学松果会”栏目。通过科普品牌栏目加大科普信息化,同时,推广和传播“科普中国”品牌。在新媒体移动端,通过科协微信公从号,把“科普中国”嵌入微信底菜单,并在每篇推文后面加上“科普中国”宣传图标。在传统科普设施与宣传中,借助于传统科普“一站一栏一员”的基本覆盖,对于科普画廊在科普挂图宣传的基础上,在挂图上增设“科普中国”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科普资源与民众的双向互动,实现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在科普宣传册、科普宣传品上印制“科普中国”二维码,在活动中推广。通过“科普中国”的微视频进公交、进楼宇、进农贸市场等宣传科普知识。通过科普放映队电影巡回放映活动平台,以“科普中国”网站上“科学百科、科技前沿、应急避险、健康生活、气候环境、航空航天”为主要内容下载科普视频,做好“科普中国V视快递”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向广大市民推送精准科普服务。2017年全年全市通过科普放映队共放映“科普中国V视快递”视频1100多场。
4、科普e站,精准推送科普资讯
以科普全媒体阅览大屏等为载体,按照有网络、有场所、有终端、有活动、有人员等“五有”的基本要求在“科普活动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公共场所”等建设“科普中国e站”,分别建了校园e站、乡村e站、社区e站,公共场所e站。以PC端、大屏、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内容嵌入等多种形式呈现,并冠以“科普中国e站”统一标识。在大屏中直接植入“科普中国”的相关内容和本土化科普内容进行落地应用。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重点人群为基础,细分科普对象,定向、精准推送科普文章、动漫、视频、图文等科普资源送达目标人群。2017年全市利用购买、租赁、借用、整合等多种形式建设科普e站,其中全媒体阅览屏164个,同时将大屏信息与手机微信公众号打通,实现屏屏互通,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能查阅所需的科普知识,有效解决科普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5、深度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广泛应用
以科普中国为基础,推动普惠性科普内容的传播,大力开发个性化、地域化、特色化的科普需求增值服务,促进科普资源的广泛深度应用。杭州市特开设了科普语音课堂“谷雨科学”,用声音传播“科普中国”优质资源。以“新、奇、趣”为特色,引导青少年体验科学之美,锻炼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平台拟周一至周五,一周五次以语音形式推送,每次三到五分钟。科普语音课堂内容设“妙想科学”、“趣味生活” 、“小小魔法家”、“神奇的自然” “科学新探秘”、“牛牛说故事”、“酷炫课本”、 “未来科学家”八个内容板块,循环推送。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喜马拉雅,蜻蜓等语音平台上进行推广。以杭州市萧山区为试点,特别策划了“科技七色光 精彩连连看,科普影视进百校”活动。利用“科普中国”网站上丰富的科普影视素材资源,对青少年实施“生命与健康、地球与环境、科技与社会”等不同主题的科技教育。同时,根据“科学素质读本”等内容进行相应的知识点提炼与课程设计,以科普影视赏析+名师讲解为活动形式,走进本地区一百所学校巡回展播宣讲。每周两场,全年有5000名以上青少年受益。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撰写学习体悟,以新闻报道、活动分享等形式在本地主流媒体以及各校园学生刊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此影响更多青少年及周边人群,共同感受科技知识带来的精彩与美妙。
6、线上线下,持续深入推进“科普中国”落地
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文化进万家、科学大讲堂、社区科普讲师团、农民科学素质讲堂、科普展览等活动载体,充分利用“科普中国”、“科普云”等优质资源内容,通过信息化与传统科普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培训、展览、咨询、讲座、演出、竞赛和互动体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科普活动。运用即时通讯工具、APP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移动端科普传播力度,加强线上线下资源应用和活动体验。组织全市各地做好科普中国账号注册登录及机构认证与基站认证工作,鼓励各地以基层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等科普人员为核心,建立微信群、QQ群等移动工作社群;与运营商互利合作,通过手机流量赠送、积分换送、抢红包等形式,引导专兼职科普员关注、下载、传播、分享“科普中国”、“科普云”等资源内容。2018年,杭州市重点做好“科普中国”移动端的应用,发挥“人人手中一块屏”的资源,积极动员组织广大科普爱好者注册科普中国科普员。对各区、县(市)科协做好科普中国指导与轮训。并出台了《杭州市关于加强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全市基层团结凝聚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的“科普中国”科普员队伍,每个镇(街)不少于2名,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名,每个社区不少于10名,每个学校不少于10名。广泛动员各级学会专业人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成员单位基层从业人员、各类媒体从业者及广大公众加入“科普中国”科普员队伍。目前杭州市注册科普中国科普员达24823人,分享基站总数76244个,分享科普中国文章506682篇。杭州市注册科普中国APP科普员和传播分享科普中国内容数量,居浙江省所有城市首位,在全国所有富省级城市中也居首位。科普中国APP科普员已成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谣言,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的主力军。
下一步,杭州市科协将重点抓好队伍建设,重点将尝试开展科普员试点工作,探索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科普员直接服务公众的方法,切实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2018年我们拟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有关单位中,选择科普工作基础好、有代表性的作为试点单位开展科普员试点工作,在科普员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管理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员队伍,探索建立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推动科普员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通过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创新探索,稳步推进,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和我市科普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之路。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争取政府支持。与全民科学素质领导组成员单位结合,争取得到各个部门的支持。通过项目引领,市场化运作,与社会企业结合,进一步融合推进“科普中国百千万行动”工作落地。(科普部  杨丹芳)


科普中国百千万行动图片资料:

科普中国科普影视赏析+名师讲解


科普全媒体阅览大屏形式的科普e站


电子阅览室中的科普e

学生们在电子阅览室查看科普中国网站内容


在手机指环扣科普宣传品中推广科普中国公众号


在科普挂图上印制“科普中国”微信二维码


在科普宣传资料上印刷“科普中国”二维码


设计“科普中国”易拉宝配送全市进行推广


在户外公园播放科普中国”视频


社区LED屏传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宣传尺进校园


科普中国进劳务市场


杭州市注册科普中国科普员人数和分享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