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东
我的工作就是做大家的“蓝天保卫战士”
沈建东,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科长,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主持或参与的多个与环境空气相关的课题,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参与编写的《杭州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获得全国技术报告评选一等奖。
乔洪翔
结缘一棵树 折腾一辈子 乔洪翔与他的银杏研究之路
乔洪翔,2005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保送直博,在李连达院士门下学习了5年中药药理学;201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康恩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成为康恩贝第一位出站留任的博士后,从事药品研发工作。 2014年,乔洪翔担任云南康恩贝植物研究院浙江分院院长,开始从药品研究转向了银杏全产业链的研究,包括种植研究、活性成分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大健康产品的开发等。
吕伟德
用科技让农田“富”起来 我要让农民兄弟不再看天吃饭
吕伟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国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中国智慧农业新型研究院特聘专家。浙江高职专业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2项,授权专利38项。杭州市青蓝、雏鹰计划项目3项。自主研发杭州农业物联网、杭州智慧农业公众平台。
何挺
承接的是重点项目标志性工程 获得20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二十年只做一件事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兼一所所长,从1998开始,长期从事钢结构施工与研发工作。授权及受理发明专利1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6项。发表论文16篇,参与工程获得鲁班奖7个、詹天佑奖3个、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34个。入选2013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3年度“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2014年度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被聘为中国钢协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中国钢协空间结构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郭伟刚
科技创造了价值才能显出力量 郭伟刚的认识很实在,一有时间就与同事跑企业
郭伟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副院长,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市课题十余项,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第二层次资助、杭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浙江省高职高专带头人培养计划。
姚冀众
他在光电领域中不断挑战世界纪录
出生于1988年的姚冀众,妥妥的学霸一枚。2006年他考入了浙江大学光电系,在学习中发现这个领域在未来大有可为。他获得亚太环境和能源组织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浙江大学和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简称UNSW)同时进行双学位学习,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光电系工学学士,同时也以“一等荣誉生”成绩获得UNSW工学学士。
王新泉
科研成果要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等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80万以上重大横向项目8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6项。2017年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第一层次、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8年入选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2018年入选拱墅区十大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等。
李庆海
“让杭州人吃上本地的土猪肉”
作为80后,李庆海对于农村的热爱绝对超过了同龄人——生于农村,从小与猪、鸡等畜禽打交道,怀着对畜牧业深深的热爱,大学选择的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始终都围绕着畜牧业。在他看来,解决好畜牧业的问题,从长期看是促进农业发展,从短期看能够让人们吃得有品质,吃得放心。
陈铁明
“网络安全让互联网生活更美好”
陈铁明 男,博士,1978年生,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计算机学会秘书长。2018年被认定为“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
汪源
要做互联网安全的护卫者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级工程师。他构建了包含服务端、前端、信息安全、质量保障、运维、大数据、多媒体七大方向的互联网技术体系,使网易作为互联网分部唯一编写单位,参与了2014年国家科技部《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白皮书的编制工作。主持开发了网易猛犸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网易有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2018年被认定为“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